全腐蝕又稱均勻腐蝕,是一種常見的腐蝕。
顧名思義,全腐蝕是指腐蝕反應不同程度地分布在整個或大部分金屬表面。它可以是均勻的或不均勻的。
分布特點:與局部腐蝕相比,分布均勻,危害小。
如鋼構件在大氣、海水、稀釋還原劑介質中的腐蝕一般屬于綜合腐蝕。
減輕或防止整體腐蝕的主要方法:在金屬表面均勻覆蓋腐蝕產物膜,如高溫氧化和氧化環境中鈍化金屬(如不銹鋼、鈦、鋁等)形成的鈍化膜。
局部腐蝕
局部腐蝕又叫非均勻腐蝕,在工業中很常見。據百度百科上的數據顯示,工業中全面腐蝕<10%,局部腐蝕(化工)>80%。
概述:局部腐蝕的腐蝕反應集中在個別位置,急劇發生,材料快速被腐蝕破壞。
原理:由于電化學的不一致性(如異種金屬、表面缺陷、濃度差異、應力集中、環境不均勻等),形成局部電池。局部電池陰陽極區分明顯,陰極/陽極面積比很大,共軛反應分別在不同區域發生。
影響:局部腐蝕破壞速度快、隱蔽性強、難以預計、控制難度大、危害性大,容易造成突發性災難事故。
比如零幾年引起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的重慶“4·15”氯氣儲罐連續爆炸泄漏事故,起因就是該廠液氯生產過程中氯冷凝器腐蝕穿孔。
分類:局部腐蝕又可根據其破壞形態分為電偶腐蝕、小孔腐蝕、縫隙腐蝕、晶間腐蝕、選擇性腐蝕、應力腐蝕破裂、磨損腐蝕、疲勞腐蝕和氫損傷等主要類型。
,&,根據金屬材料的腐蝕失效模式,腐蝕可分為均勻腐蝕和局部腐蝕。在實際的腐蝕系統中,大多數金屬的腐蝕是局部腐蝕。由于局部腐蝕發生在金屬表面的小范圍內,大多數金屬表面的腐蝕量都很小,但工程結構、零部件的使用壽命主要取決于局部腐蝕損傷的發展。
,局部腐蝕是指腐蝕主要發生在金屬材料表面的一個小區域內,而其他大多數表面的腐蝕非常輕微甚至沒有腐蝕。
,局部腐蝕是由于金屬本身(結構、組織、化學成分、表面狀態)和腐蝕介質的電化學性質不均勻,即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電極電位,從而導致電位差,成為局部腐蝕的驅動力。腐蝕往往優先發生在電極電位低的部位。在局部腐蝕過程中,腐蝕電池的陽極區和陰極區一般是完全分離的,可以通過目視或微觀檢查加以區分。一般來說,陽極的面積要比陰極的面積小得多,即形成了所謂的小陽極大陰極的構型。對于這種配置,由于陰極面積比較大,陰極退極化作用很大,小陽極區域的腐蝕非常嚴重,腐蝕集中在金屬表面的局部陽極區域。
,當發生局部腐蝕時,由于金屬表面細化程度不同,不能用平均腐蝕速率來估計局部腐蝕程度。一般情況下,局部腐蝕引起的金屬損失相對較小,但結構在發生局部腐蝕時不易被發現,危害非常大,往往會引起災難性事故。
金屬的化學腐蝕反應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氧化步驟,第二步是脫電子步驟。氧化過程釋放自由電子,而脫電子過程是除去自由電子的過程。
陽離子可以進入溶液或與其他陰離子結合形成化合物。氧化過程必須與脫電子過程同時配合才能完成整個反應。
因此,只有通過電子去除步驟去除氧化步驟產生的自由電子,金屬原子才能不斷被腐蝕。實際的腐蝕過程是一個非常緩慢而相對均勻地在表面上失去金屬原子的過程。在某些條件下,如果在一個區域形成陽極或陰極區域,可能會出現局部腐蝕不均勻,并形成可見的腐蝕坑。
鋼鐵不會很快被腐蝕,因為它的表面在水中會形成一層氧化保護層。由于鐵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鐵,所以不溶于水,容易沉積在金屬表面,從而阻礙了進一步的腐蝕。這種現象稱為腐蝕鈍化。鋯、鉻、鋁、不銹鋼等金屬在常溫的水或空氣中會形成很薄的保護層,有時甚至薄得肉眼無法分辨。由于這種薄保護層,這些金屬在水或空氣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